前不久我回答了一个问题:
你觉得微信的红利期是否已经过去?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不专业。因为微信是一款超级应用,内部有许多模块,各自处在不同的时期。
如果你问的是公众号,那么是这样的——微信订阅号的红利期基本结束,综合新闻时事类的公众号会逐一死去,只剩下最强的;但功能性公众号、应用号的红利期还未到来——或者说,不知道是否会到来。
如果你问的是微信支付,以及与之相关的电商生态,那么OK,如日中天,红利期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创业门槛高了点。
如果你问的是朋友圈,这个……是的,朋友圈的活跃度正在下降,但不会消亡。几年前,多少无知群众宣称微博已被朋友圈替代,但事实上,开放的弱关系社交平台(微博),跟封闭的强关系社交应用(朋友圈),根本是两回事,谁也替代不了谁。市场震荡之后,会各自回归理性的耗时区间。
如果你问的是微商、群经济,甚至其他内应用,那么它们也有各自的所处时期。所以,你到底问的是什么?你真的了解微信吗?
然后对方追问:
那么在微信上做自媒体
还有没有前途?
我想起了王石说过的一句话:
“市场好的时候,阿猫阿狗都能赚钱;但市场不会一直好下去。现在,阿猫阿狗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真的是什么人都来做自媒体了。
我有个兄弟叫大头,是个情圣,据说一条长枪可软可硬,挑遍了五湖四海各大夜场的姑娘,洒向人间许多爱。
那天吃饭,他跟我说:“老李,我跟你讲,我做了个微信。”
那顿饭应该是他买单,所以我只能忍着脾气跟他说:“你是想说,你做了个微信公众号吧?”
他神秘地笑笑说:“Yes!你快扫一下!”
看在他买单的份上,我就拿小号扫了一下,结果发现那其实是个个人号。这个个人号叫“大头百唇谱”,他在朋友圈发了自己跟很多妹子的合影,但他自己的脸都打码了。
我冷笑一声,把上海夜生活和苏州斯巴达推荐给了他,留下账单就走了。
结果这事儿还没完,大头百唇谱其中一个妹子,好像是个什么小网红,我不大清楚。她那天找到我,说也想做个公众号,想取取经。
我说没空,她说已经到了我经常码字的咖啡店,并且看见我在看《高达》。我很尴尬,只好说最近在拍动画片,请她喝一杯咖啡也不是不行。
她一来就说:“我最近搭了个高端平台,提供高端生活方式的鉴赏、参与、融通和共赢,能为苏州,哦不,华东地区的高端人群,提供定制化的高端消费。”
我说:“你一句话里出现5个我特别讨厌的词汇——平台、高端、生活方式、共赢、定制化,其中‘高端’这个词还出现了4遍。”
她说:“哇,你好厉害,一听就懂了。”
我说:“我没懂。不过想也知道,大概就是做了个有点装逼的公众号,想联合几家卖不出东西的小店,试着去卖货骗钱吧?”
她说:“哎呀,你说得好难听啊。我搭这个平台、做这个自媒体,就是想大家一起玩的呀……”
我说:“有好事谁稀罕一起玩儿啊!搭平台、做媒体这些苦差事,还是交给我们吧。你每天自拍、定期补玻尿酸就够辛苦了。”
她气呼呼地走了,咖啡都没喝。真浪费。
这两个例子一点都不极端,很多人就是这样,傻逼兮兮地开了个号,没预算、没经验、没规划,就以为开始做自媒体了。
仅仅因为兴趣去做,那当然没关系。反正就图个开心。
可许多人不那么想:卖个衣服要做自媒体,开个酒吧要做自媒体,特别大要做自媒体,特别小也要做自媒体……
光苏州这个小地方,就有十七八个“第一”自媒体,想想也真替他们心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一条广告才赚几千块,就为了把竞争对手耗死。弄到最后,也是卖号的卖号、停摆的停摆(有广告才发一条)。
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很多自媒体像杀不尽的黑老鼠似的,无穷无尽地冒出来。动不动就“第一”、“颠覆”,然后不到一个月没几个粉丝就想变现,变现不成,很快就泯然众人,成了自媒体最后一浪里,毫无个性的一个泡沫。
我把这些话,跟大头说了。他说我不应该这么毒舌,应该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又说什么新鲜血液才能带来新的生机。
我说你问我借的给前女友打胎的钱,先还我吧。他就哼哼唧唧不那么多废话了。
但仔细想想这货讲的也有道理,所以我就身体力行了一下——既然这么多阿猫阿狗都来做自媒体了,那么我家的狗也行啊。
嗯,这是我家的狗叫桃子。
下面是桃子的公众号二维码,它还没想好要做什么,但是自以为文笔还行,于是就叫“笔仙”了。我想,这至少应该是一个很高端的平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