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关注什么?”
仅用15秒,,生产出了第一条“”视频新闻。
作为史上首条关于内容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有观察家指出,其应用将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领域的作用推入深度领域。
新闻生产:智能化
当下,智媒化的传播环境日益成熟,新闻生产从传统的专业生产,继增添了UGC(用户生产内容)后,又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补充进机器智能生产新闻。
,“媒体大脑”不仅可以以超高解析效率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推出相关的舆情热点,生成可视化图表,连配音、配图和视频剪辑等均可自动完成。
与传统的新闻生产相比,智能化的新闻生产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标准化的新闻生产将记者从程式化环节中解放出来,其各项功能可以成为人体感官的强化和延伸。以“2410”为例,其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智能采集设备将成为记者的眼睛,智能生成数据新闻和富媒体资讯等新闻素材。
二是智能化的分发系统能够将海量内容的智能化标签与聚合匹配,基于大数据能力,实现精准推送。人工智能的推荐算法近年来已成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这一汇总了全媒体信息和数据的大脑不仅能够收集反馈,构建媒体到达用户之间的桥梁,更能为人工智能的自我进化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智能化的处理将使新闻价值进一步提升。通过数据运算和深度分析,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接近性等都将大大增强。此外,基于算法的工作模式使得人工智能只要保证程序正常,就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工作,大大节省了新闻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智能化的新闻生产基础设施的创新使新闻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成为可能。
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吴飞教授表示:“‘媒体大脑’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是一个智联的平台。可以将人、物、视频、文本等等所有的信息都串联在一起。新闻传播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所谓的智媒。智媒的前提则是万物皆媒,物可以传递信息和发布信息。而这需要智能链接和数据(信息)的提取,我觉得这个平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新闻体验:临场化
,用户可以使用AR功能扫描身份证,用更具科技感的方式浏览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继MGC(机器生产内容)之后,,也是。用户可以在具体场景中进行交互,获取“隐藏”在实物背后的“新闻彩蛋”。
“相对传统的文、图、视频内容,AR具有更强的扩展空间表现能力;相对于虚拟现实,AR的硬件要求较低,并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特点,给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中国AR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基地史凌波主任表示,这一全新的阅读与交互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体验更多元的新闻样式。
传统的电视、视频等带来的新闻体验具有一定的“现场感”,但受众与现场的关系是二维的,VR、AR等技术的运用,将受众与现场的关系提升到三维空间,受众可以真正感受到进入现场的感觉,即“临场感”,这种直接“到达”现场的感受,将为人们塑造全新的新闻体验。
人工智能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一是报道的“深度”局限。人工智能的新闻生产依托于大数据,而仅靠“计算机程序”无法完成解释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等需要深度解读的新闻题材。二是报道缺乏“温度”,在新华网发布的MGC视频新闻中,尽管具有配音,但语气生硬,无法突出重点,受众注意力也难以集中。无法掌握报道的趣味性和需要传达的微妙情绪,便难以完成一篇“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基于人工智能的短板,我们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将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转变新闻记者的角色,做到人机协同。,通过更好的利用人工智能,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四川大学创意研究
【经济媒介】公众号隶属四川大学创意研究所,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与媒介经济专业研究生运营。我们致力于分享媒介经济、广告策略、行业动态等方面的实时资讯,以及提供具有原创性的趋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