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DancerPeng 来源丨虎嗅网(ID:huxiu_com)
【导读】很低的投资成本、拥有流量分配权、急于转型的大型传媒集团:以上三点足以回答“为什么会有人投资自媒体”这个问题。但其实该创投领域的火爆,还有另外一个大背景…
1
媒体从来不是一个赚大钱的买卖,这一点并不会因为“新媒体”而改变。
新近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的“飞博共创”(旗下拥有“冷笑话精选”等知名微博自媒体),2013、2014、2015年1-5月三期的营收分别为:935万、1912万、835万;净利润分别为148万、526万、96万。
另一登陆新三板颇有代表性的新媒体“虎嗅”,2013、2014、2015年1-5月三期的营收分别为:349.91万、925.78万、564.77万;净利润分别为19万、66万、78万。
无论从营收、利润规模还是利润率上说,媒体作为创业项目,都不是非常理想的投资目标。已经成功打开资本市场大门的知名公司尚且如此,千万野蛮生长中的自媒体就更令人难以乐观。
实际上,在那些老牌、重量级的资本玩家(比如红杉资本)的投资组合中,“内容创业”从来不是大头。
他们的谨慎大概是有道理的,因为以前那些让传统VC对“内容创业”项目抱有疑虑的因素并没有突然消失:
难以迅速扩大规模(估值);
独立上市难,退出渠道少;
早期便可变现,但盈利规模有限。
出人意料的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自媒体融资进入了一个明显的爆发期。
来源:网络整理
除了“投资者”与“创业者”的日益活跃,近期还出现了专门面向自媒体的孵化器。11月,今日头条的新媒体加速器“头条号创作空间”上线。通过孵化器实现财务回报的案例相当罕见。
创业者——孵化平台——投资者,围绕“自媒体”创业的这个圈子看起来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闭环。但是,在“互联网”这个一轮又一轮变着法儿烧钱玩的圈子里,仍然有必要问一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投资自媒体?
2
由于微信、微博、头条号等入口级流量平台纷纷选择将流量分配权下沉到自媒体这一层,因此导致一部分自媒体掌握了凌驾于平台方之上的流量分配权。
自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以来,主流流量渠道已经全部选择开放
无论是在过去追逐平台,还是在现在将目光转向内容生产者,本质上,都是对“流量分配权”的争夺。下注内容,就是下注未来互联网的权力。
3
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价格”。
观察一下北京地区,BAT三家公司内,拥有五年经验的,不同工种的平均工资:
数据来源:拉勾网、Boss直聘
随着传统媒体行业崩盘,技术驱动型公司全面兴起,媒体从业者和媒体项目的市场估值已经跌落到了历史上的新低点。
目前自媒体创业项目中最优质的团队,许多都自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从业者转型而来,而市场对这些创业者的估值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对自媒体项目的估值。
此前提到的“头条号创作空间”对自媒体团队主打的一项政策就是:向入驻自媒体团队提供的1-2万/月不等的现金创业补贴。这个数字,对于自媒体之外任何类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来说显然是于事无补的。但这样一个数字,已经能被称为”强有力的创业扶持计划“,用以对外招徕自媒体创业者,足见这一群体对于市场估值的悲观程度。
投资这件事,如今被赋予了太多超纲的意义。但回到根本,投资是一种资本配置行为,获取资产的成本,是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维度看,投资自媒体已经是目前资本市场中最划算的买卖。
4
流量分配权代表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低成本则保证了资本配置的经济性。但这些都解答不了投资回报的问题。上面已经说过,指望自媒体本身的业务收入是不可行的。投资者更有可能取得回报的方式是通过项目本身的增值,在其后的融资/收购交易中退出,从而获得高倍率的投资回报。
但是,一个向来不被传统资本所看好,并且确实难以产生高额现金回报的项目,能够给投资者提供高位退出的机会吗?答案是有的:有一类估值高、资金雄厚的公司,正在耐心等待这些自媒体项目的成长,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VC投资自媒体之后再进行股份转让的潜在接收者。这些新媒体资产潜在的“最后接盘者”,就是急于进行转型的大型传媒集团们。
2014年,,对各大媒体集团进行新媒体转型的方针作出了具体部署。自此之后,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就成为各大媒体集团最重要的任务,并且,在各个集团内,都有相当大力度的政策和预算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下半年起,各地传媒集团密集开展了打造新媒体产品的计划。但是,目前看来,这些新媒体产品的投入资金多,差异性不大,用户量和活跃度与主流媒体产品悬殊,甚至比起一些颇有名气的自媒体来,都有明显的差距。
对于这些人才外流严重,战略、技术储备薄弱的传媒集团来说,自主研发产品进行媒体融合已经很难有实际成效,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是利用政策和资本的优势,从VC手中收购发展成熟的新媒体项目。
不难想到,传媒集团将获得足够的政策和财务背书,以支持他们度过寒冬,或者至少造出几个足够像样的新媒体项目。而那些手握充裕资金的上市媒体集团,则更有足够的动机投资优质的自媒体项目。因此,他们将很可能扮演“自媒体投资”最后的买单者,从而为更早阶段进入的投资者创造获利机会。
5
很低的投资成本
拥有流量分配权
急于转型的大型传媒集团
以上三点已经足以回答“为什么会有人投资自媒体”这个问题。但是,这个创投领域的爆火,还有个大背景——前几轮的泡沫已经都破得差不多了,整个投资界都在寻找和包装新的热点。
来源:IT桔子AppAnnie
2014年左右出现“社交热”,迄今那一波APP,除了比较垂直的Blued相对滋润,基本都淡出了主流市场,许多社交应用虽获千万级融资但至今未打响知名度。今年以来,解决社交需求的好的创业项目鲜有面世,在资本市场已失宠。
来源:网络搜索
2015年最大的投资热点当属“O2O”,巨额资金集中流向这一领域,滴滴、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等O2O应用代表最新的融资金额均超过了5亿美金。
而到了下半年,“资本寒冬”降临,市场格局却迟迟未定,滴滴快的、大众美团等竞争对手被迫走向联合。其他一些战线上,巨头们也逐渐停火。几大O2O巨头业已确立,标志着这一领域已基本形成定局,不管是新的创业项目还是资本力量在短时间内都将不会再涌入O2O行业。
自媒体融资热,正是在“社交”、“O2O”两个热点骤然冷却的时间点之后出现。再来看看产业链上其他人的动向。
来源:网络整理
不管是VC希望为资本寒冬注入新的活力,还是各大内容平台需要依靠内容行业的发展行情,整个圈子都有动机把内容领域炒热为下一个投资热点,自媒体已处在爆发前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传媒圈立场
相关阅读:
“十点读书”估值三千万:我们看重的不只是吴晓波的钱
文 | 张恒 来源丨新榜(ID:newrankcn)
8月18日,拥有250万粉丝的公号“十点读书”宣布获得300万天使投资,估值3000万,投资方来自吴晓波等联合成立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
“除了资金的进入,我觉得吴晓波老师的资源和经验还能给到我们更多帮助。”林少对新榜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十点读书”已经成为最大的读书类公号,在新榜的榜单上长期占据文化类榜首位置。林少说,很多广告主主动找上门寻求合作,“十点读书”目前营收良好。
林少接受吴晓波投资的初衷在于广阔的合作空间。除了是国内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创始人,他名下还有一个微信大号“吴晓波频道”。最近,吴晓波书友会也做得有声有色。
同样专注于阅读市场,同样都有自己的线下读书会,在内容、运营、广告等方面,林少的确可以从吴晓波那收获很多金钱之外的支持。“我们成为十点读书的投资人,相信在阅读市场上是能够帮助十点读书获得更多资源,更加地主流化。”吴晓波说。
当我们谈“十点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如今的“十点读书”早已不局限在一个账号。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合作,林少已经化身为集团军。“3000万估值也没有经过多么仔细严格的核算,大家心理价位到了就是了。”林少说。
除了赖以起家的“十点读书”之外,林少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新媒体矩阵:
专注女性阅读的公众号“她读”目前拥有35万粉丝;
专注电影领域的公众号“十点电影”已拥有35万粉丝;
同名微博粉丝也超过200万;
开通1年之后,音频产品十点电台在喜马拉雅、荔枝上粉丝30万,每期播放量50万左右。
在自家独立经营之外,林少还成立了分公司,运营另外两个公众号“十点读书会”和“小柚子童书”。同时,林少还通过入股,与动漫账号“疯狂鸟窝”、旅行账号“大块旅行西藏”达成合作。
目前,“十点读书”不再只是一个大号,而是一个涉足电影、音频、动漫等领域的新媒体矩阵。
“我们和疯狂鸟窝有很好的互补关系,他们有优质内容,我们有运营经验。”林少对自己的入股很有信心。“疯狂鸟窝”的创始人阿泳其实有自己的影视公司,这个以发布原创动漫、沙画等为主的账号只是一个尝试。现在通过“十点读书”的引流,“疯狂鸟窝”快速增长,双赢局面初现。
所以,今天再谈论“十点读书”的时候,不仅是谈论一个阅读大号,而是一个涉足电影、音频、动漫等领域的新媒体矩阵。
遇上了一个对的时代
很少有人知道,“十点读书”这个文艺范十足的账号背后的负责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男。
2002年,虽然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已经在纳斯达克破裂,但是互联网在中国却备受追捧。当年的林少也受此影响,“大学本来想报考和互联网相关的专业,结果后来家里人说机械专业好找工作,于是我就成了集美大学机械专业的一个工科男。”
但专业的选择并未断绝林少对互联网的向往。林少大学期间,博客刚刚兴起,林少也成了一个博主,博客主要内容就是收集很多自己喜欢的文章,但是他的博客并没能火起来。后来林少又成为深圳一个电脑维修论坛的“斑竹”,发帖、管理的工作让他乐在其中。
正是在这些和专业无关的经历中,林少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收集和分享。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微信公号几乎完美契合了林少这两样最喜欢的东西。微信上每天海量内容中真正值得阅读的少之又少,所以一个通过人工过滤、聚合精美品质文章的阅读平台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上分享带来的二次传播威力惊人。而且,用户在早期对是否原创并不在意。
“十点读书”的成功就是一个人遇上了对的时代。
对于更具独立性的App,在纠结了两年之后,林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App的开发外包给了一个团队,但是上线之后发现用户体验不好,后来放弃推广。所以估计大多数人根本都不知道“十点读书”还有App存在。”林少说,这次不成功的尝试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现状和各个平台的优劣。
最终,林少还是决定先把重心放在公号上,因为有基础、有影响力,并且相对来说活跃度依然很高。电台也会继续坚持下去,每期50万的播放量已经吸引到广告主投放了。
预计今年十月,由“十点读书”统筹策划的第一本书将会面世,书名和公号的风格很像——《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推了无数本别人的书之后,林少和他的团队现在很期待自己的孩子。“公众号出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而我们有优势。”林少并不担心书的销量。
“拿到吴晓波老师的投资之后,有他的资源注入,‘十点读书’会有更好的发展。”林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想等公司发展得更好一点,让大家搬到海景房里办公,来年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完-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媒体、影视、广告、品牌、营销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近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将超过五千万人次。
喜欢就关注:传媒圈 chuanmeiquanzi。希望交流,请加传媒圈个人微信号:ggds360,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