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四年六月,左都御史杨涟终于无法忍受魏忠贤继续为奸作恶,于是上书痛斥魏忠贤二十四宗罪。杨涟在奏折中说:“魏忠贤本来就是一市井无赖,中年净身之后靠关系进入宫中,伪装成小忠小信的样子获得皇帝的恩宠,然后又行大奸大恶之事祸乱朝政。”魏忠贤听闻此事吓得半死,急忙向皇帝哭诉冤枉……
其实,宦官扰乱朝政的事例在历史上发生的不在少数,特别是在明朝末年,宦官势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想法,主导朝廷大事。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和另一集团东林党之争更是明朝末期朝堂上的主流旋律,朝政荒废、内耗严重,导致大明王朝逐渐走向灭亡的深渊。
虽然最后崇祯皇帝诛灭了魏忠贤,使得盛极一时的阉党灰飞烟灭,东林党取得最后的胜利,据史书记载,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覆灭时,举国欢庆。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崇祯皇帝重用东林党人加速了明朝的衰落与灭亡,甚至传出了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的说法。
魏忠贤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由于家里贫穷,魏忠贤没有上过一天学堂,所以他目不识字。不过,魏忠贤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从小调皮捣蛋,长期与市井小混混玩乐,所以无论是喝酒赌博,还是骑马射箭都略微涉猎,这或许也是魏忠贤进宫之后能够获得皇帝朱由校喜爱的原因之一。
《明史·魏忠贤列传》记载: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
从史书中的记载可以得知,魏忠贤也是一个狠人,仅仅因为赌博失意而挥刀自宫当了太监,这股魄力和对自己狠的劲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幸运的是,魏忠贤赌赢了,在进入宫中之后,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侍奉的主子朱由校继承皇位成了皇帝,魏忠贤的身份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为宫中首屈一指的实权人物。
魏忠贤在宫中还有一个站在同一战线的“合作伙伴”客氏,两人阴狠毒辣的性格特点很像,同时两人又深受皇帝朱由校的信任与喜爱,所以他们行事愈加张扬,甚至有些肆无忌惮。两人不断引诱朱由校整日沉迷于戏耍玩乐之中,将权力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朝堂上大肆安排忠于自己的亲信。
首先要明确,阉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全部都是太监,它的势力组成比较复杂,总体上可以说是以为魏忠贤为首的,以及依附他的文臣武将所组成的势力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性质和东林党没有什么区别,阉党在打击东林党方面不留余力不假,但事关两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向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东林党人表面上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其所代表的士大夫阶级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大地主阶级。因为在明朝末年,小冰河期到来导致大量地方农作物减产,一些大地主不愿意再自掏腰包供养消耗巨大的皇室,于是便发动利益相关的士大夫阶级对朝廷施压,以获取更大的地方自主权。
但皇室肯定不希望出现这一幕,在如此剧烈的冲突下,魏忠贤作为皇帝忠心的“狗腿子”,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率领亲近自己的势力对东林党进行打击,以维护皇权的威严。因为宦官们的权力都是来自皇权,如果皇权威严受到挑衅,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可是,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却直接废掉了最支持自己的势力,而以东林党为代表的士大夫阶级失去了外部约束力,对权力的欲望愈加膨胀,甚至到了连皇帝都无法管控的地步。事实上,当阉党被诛灭,东林党掌握大权之后,东林党人所作所为与阉党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阉党,毕竟在阉党掌权期间,明朝在辽东方面的战局就没有那么糜烂。
在我们印象中,魏忠贤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阴险狡诈、无恶不作,但现在也流传着一种说法是明熹宗朱由校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昏庸,是个不知政事的“木匠皇帝”,他对魏忠贤的行为是默许的,为的就是抑制士大夫对皇权影响日益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魏忠贤只不过是朱由校手中的一枚棋子,这样一来,单纯评价魏忠贤个人似乎就无足轻重了。
在明朝末年朝廷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魏忠贤向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大世家、大家族开刀收取赋税,维持了大明的正常运转。而东林党人本身就是这些人推在台前的代言人,根本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废除商税、矿税等等,将赋税摊派到老百姓身上。原本老百姓就已经不堪重负,这下被施加重税的老百姓们彻底对大明失去了期待,纷纷选择起义。
另外在魏忠贤掌权时期,朝堂十分重视辽东局势,一边部署关宁锦防线,一边重用孙承宗、袁崇焕等将领。此外,朝廷还全力保障前线后勤,结果皇太极被打回了老家,努尔哈赤也被炮弹击中不久后身亡。而在东林党上台之后,外部明朝边防糜烂,克扣军饷、后勤不足导致边防安全遭遇更大危机,而内部李自成起义已成声势,大明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崇祯登基之后除掉阉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该让东林党一家独大,崇祯自以为能够控制住这头“猛兽”,但事实却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最终落得个煤山自尽的下场。虽然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的说法看起来很荒谬,但是失去阉党制衡东林党,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速了明朝的灭亡。